最近一年來,科研道德滑坡現(xiàn)象在國內廣受關注。
從去年開始,有關科研道德的宣講和教育活動紛紛展開,社會輿論對國內學術不端行為的查處和處理情況,表現(xiàn)得極為尖銳。
“這是個非常好的現(xiàn)象,要向科技界發(fā)出信號,表明我國要像查處貪污腐敗一樣,懲治學術不端。”全國政協(xié)委員、中國工程院院士黃伯云面對《中國科學報》記者的采訪,直言不諱。
嚴厲查處是警示
幾年前,全國政協(xié)委員、中科院院士顧秉林在擔任清華大學校長期間,曾非常嚴厲地查處了一起學術不端行為。
“有一位教師在簡歷中被發(fā)現(xiàn)有剽竊行為,他把別人發(fā)表的文章改名換姓,當成自己的文章放在簡歷中。”顧秉林對《中國科學報》記者說,學校發(fā)現(xiàn)了這個情況之后,立刻與其解除了之前簽的聘用合同。此外,因為發(fā)現(xiàn)有論文抄襲現(xiàn)象,清華大學對已授予學位的兩三名學生進行了學位收回的處理。
“一旦發(fā)現(xiàn)絕不容忍?!鳖櫛植粩嗟刂貜瓦@句話。在他的觀念中,對科技工作者來講,所有人都應該對科學界的不端行為“零容忍”,用他的話說,“一點渣子都不要有”,因為對社會的損害極大,尤其對青少年的影響極壞。
嚴厲查處的目的,是為了讓科研人員始終緊繃著“走上歧途,將付出慘痛代價”的一根弦。
但事實上,包括顧秉林在內的很多科學家也都意識到,造成目前學術不端行為時有發(fā)生的根源,主要是社會大環(huán)境和評價體制機制所引發(fā)的。
浮躁和評價體制是根源
“出現(xiàn)了問題,不能簡單歸結于科研本身,也要看到,問題的出現(xiàn)是與我們的大環(huán)境有關的。”全國政協(xié)委員、中科院院士朱道本對《中國科學報》記者表示,環(huán)境不好,往往產生一系列問題,而且“還要看導向是不是有問題,一定要從國家層面進行引導”。
對此觀點,黃伯云把話說得更加直白:“科研評價體制本身就是個導向,評價是對科技人員價值的體現(xiàn)?,F(xiàn)在不只是學術浮躁的問題,也是整個評價體系的問題。”
當然,絕大多數(shù)科研人員本身是希望能做好自己的工作,但“由于社會本身的浮躁,導致了急功近利、急于求成的思想”,顧秉林說,很多人因此想不經過艱苦努力,就取得成果,“事實上這都是不可能的”。
曾常年在國外工作的朱道本回憶,相比目前國內的現(xiàn)狀,國外雖然重視科研誠信,但“從未像我們現(xiàn)在一樣,把科研誠信當成一個特別重大的問題大面積地抓。
究其原因,關鍵詞還是:社會大環(huán)境。
“社會風氣如果不扭轉,想偷奸取巧的人還會存在,這是很成問題的?!鳖櫛謶n心忡忡。
朱道本認為,在科研道德上,國外科研人員大都比較自覺,“這主要是大環(huán)境的因素,沒有人會想到要做什么不端行為,他周圍的人也全是這樣。再一個,就是平時的教育很重要”。
維護學術道德是“持久戰(zhàn)”
幾年前,為了在科研人員中更有力度地開展誠信教育,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曾翻譯出版了國外比較好的一些誠信教育教材。
“現(xiàn)在已經重印幾次了。”朱道本認為,這說明國內對開展科研誠信教育的積極程度是非常高的。
對學術道德建設,黃伯云表示:“應該像進入實驗室之前學習安全須知一樣,讓遵守科研道德成為制度化的常態(tài)。更要重實效,尤其是要從青少年時期就進行教育?!?/p>
“在違背科學誠信的那一刻,你的科研生命的棺材板就已經蓋上了?!睆娜ツ觊_始,中國科協(xié)和教育部聯(lián)合開展“科學道德和學風建設宣講”活動。科學大師們向莘莘學子傳授著一個真理——始終恪守學術道德,才能在科研的路上走得更長遠、更穩(wěn)健。
接受采訪的幾位科學家都同樣表示,科研誠信教育,應該從小就開始。正如顧秉林所言:“要讓青少年務必了解到,選擇科學是沒有平坦大路可走的,做科研要愿意走曲曲彎彎的小路,愿意真正付出自己的努力?!?/div >